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加拿大陈道伦院士做客“重庆大学工程科学前沿讲坛”作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23   作者:石宝东  

20251021日下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FRSC)、多伦多都会大学陈道伦教授应邀访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作工程科学前沿讲坛主题报告。本次讲座由材料学院院长陈先华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陈厚文、汤爱涛教授、曹玲飞研究员、张玲研究员、吴晓东副研究员、张宇副教授等近百名师生在B区材料楼学术报告厅共享了本次学术盛宴。

陈先华对陈道伦院士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其教育背景、研究兴趣及主要学术成就。陈道伦作题为“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binary dislocation locks”的学术报告。他围绕面心立方材料二元位错锁系统识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他指出,位错反应与相互作用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及强化的关键,尽管近年来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已在面心立方材料中观察到多种位错锁,但“位错锁具体存在种类”的全貌,始终是困扰该领域研究人员长达七十余年的难题。

针对这一关键学术瓶颈,陈道伦院士团队创新提出基于离散数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可动位错(全位错与肖克利不全位错)在两种典型构型下的反应,成功实现了二元位错锁的精准识别。两种构型分别为:非共面位错在相交{111}滑移面形成钝角(109.47°)与锐角(70.53°)的构型,以及共面位错在同一滑移面的构型。现场,陈道伦详细分享了研究成果:在50种非共面反应中,团队成功识别出 7 种位错锁;从共面反应中,进一步发现了第8种共线位错锁。其中,5种非共面位错锁仅在钝角构型下形成,希思锁是唯一由锐角相互作用产生的位错锁;1/6<411>梯杆型位错锁则在两种构型下均有出现,但二者的不动性存在差异。此外,研究表明,68%的钝角反应会产生位错锁,而锐角反应产生位错锁的比例仅为24%,充分体现出显著的结构不对称性;同时,所有位错锁的滑移面均汇聚于明确的扇形区域,团队还基于非密排位错锁面与密排滑移面的取向差,创新性提出了位错锁“不动度新定义”。


讲座过程中,陈道伦不仅深入解读了研究细节,还阐述了该成果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意义,为在场科研人员和师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积极提问,陈道伦耐心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理解。问答交流结束后,陈先华向陈道伦颁发了工程科学前沿讲坛纪念奖牌,并对陈道伦院士的讲座再次表示感谢。

本次工程科学前沿讲坛的成功举办,为我院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面心立方材料位错锁研究领域的成果共享与技术创新,为工程科学领域后续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浏览次数: